事件回顾:
2024年,食品领域“鬼秤”事件频发,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2024年4月21日,自媒体创作者“B太”在青岛小港水产品市场发现业户涉嫌使用“鬼秤”问题,引发网友热议。4月28日,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接到举报后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该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目前排查出问题秤具6台,已检定为不合格秤具3台,其他3台正在检定中,后续将根据检定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已严肃约谈该市场主办方,并对全体业户开展警示教育。
2024年5月中旬,河南郑州。李女士称在绝味鸭脖买了5条鱿鱼价格88元。小票显示鱿鱼306g,回家称后才128g,鸭锁骨478g称后也才304g,质疑店家使用鬼秤。记者到店复称发现确实与李女士称重一样,店员表示可能旁边有水杯导致重量变化。5月16日,店家表示当天是5折优惠,5条鱿鱼显示88元实则收费44元,至于鬼秤的问题,也是店员的疏忽所致。随后,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也到了现场,店家当即退了差价并赔款。
2024年5月16日,有博主发布一则视频称,他在江苏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买海鲜时遭遇“鬼秤”,与对方理论反遭市场管理方抢夺手机。视频一经发布,随即引起热议。
对此,2024年5月17日,“海州发布”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5月16日,网民发布视频称,在海州区某市场购物时发现一商户短斤少两,并被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抢夺手机。该区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初步查明,涉事商户许某存在短斤少两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现已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抢夺手机等行为受案调查。目前,市场主办方已将涉事商户清理出场,对抢夺手机工作人员予以辞退。
2024年5月19日,“今日海州”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续报称,针对5月16日网民在相关平台发布的“海州区某市场购物时发现一商户短斤少两,并被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抢夺手机”的视频,经调查核实,现将有关处理情况通报如下:区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已经调查终结,予以行政处罚告知。对涉事商户许某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罚款35万元。区公安机关依法对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2024年5月20日,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贤斌就连云港鬼秤事件道歉。他说:“这件事情,也暴露了我们在市场监管秩序、行政执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这里,我也真诚给大家道个歉。我们要以此次事情为契机,深刻汲取教训,切实将我们各项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狠抓农贸市场的监管,同时辐射到商超、酒店、步行街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短斤少两、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强市场主办方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2024年5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向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函,对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继连云港“鬼秤”事件之后,5月18日,有网友通过抖音平台反映其在江宁区某农贸市场买鱼时,一商户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并被市场方管理人员抢摔手机。
视频中,男子在南京东山第二农贸市场买鱼遇缺斤少两问题,找卖家理论时卖家承认自己所用的秤是九两秤。随后男子要求与卖家一同找管理方,结果跟市场管理方发生争执,工作人员抢砸手机,还称“什么东西,你拍什么东西,赔你个手机就是了,还要弄你一顿”。
2024年5月19日,江宁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查,该事件发生于4月22日。在双方发生争执报警后,江宁警方迅速出警,依法进行处置。目前,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农贸市场主办方和涉事商户立案调查,市场方对涉事商户予以清退。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布“广西路边摊现榴莲鬼秤,8斤称出18斤”的视频或文章。据悉,6月6日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北湖路附近,有游客称,在街边摊买了一个18斤重的榴莲,复秤发现榴莲仅8斤2两,之后找摊贩理论。就在游客准备报警时,摊贩突然大喊“来打我啊”。
2024年6月8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发布两次情况通报称,该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对当事摊主进行了问询,摊主已承认其存在缺斤少两行为。经立案调查,依据计量法有关规定,我局对存在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行为的流动榴莲摊贩摊主,作出没收经检定不合格的电子计价秤1台、没收违法所得290元并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
诚实信用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市场经营业户、餐饮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应当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公平有序竞争,守法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严格行业自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确保商家使用的计量器具准确可靠。对于涉嫌使用“鬼秤”的商家应严惩不贷。通过立法提高使用“鬼秤”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让商家不敢轻易违规。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在遇到“鬼秤”问题时积极投诉和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网友点评:
网友们普遍认为,缺斤少两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大部分网友认为,造成“鬼秤”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使用“鬼秤”的不法商家处罚力度严重偏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那么,如何杜绝“鬼秤”事件的发生,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
有网友指出,消费者应积极维权,监管部门需加强检查,从严处罚,让“鬼秤”无处藏身;有的网友表示,现在普遍使用的不少电子台秤,从其设计理念上就主动迎合人性非分贪欲,能够轻易买到这样的鬼秤,是欺诈泛滥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打蛇打七寸,严管计价秤的制造和销售,才可能实现“骗不了”。同时,重罚失信商户还是让其“不敢骗”的主要手段,而普遍的单纯罚金了事并不能充分体现失信的代价,只有纳入征信体系,让失信人充分承压才能让“不敢骗”进而“不想骗”的理念深入人心;也网友提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都有公平秤和不良商家信息公布的举措,希望能在全国推广开来,强化消费者的信心;还有网友指出,监管部门应该多增加一线人员,并加强对菜市场、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的不定时巡查,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还有网友表示,对商贩的称全部定期强制检定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计量器具监管部门可以不时的走进菜市场,主动提供检定服务等。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希望“鬼秤”事件能够警醒那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诚信经营才是正道。只有让诚信之风吹遍市场的每个角落,才能构建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