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2024年3月,日本药企小林制药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召回事件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2024年3月22日,日本小林制药株式会社称,有部分消费者在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含有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部位疾病。截至22日,已有13人投诉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其中6人已入院治疗。该公司对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原料可能含有公司掌握之外的未知成分。之后,公司以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为由,紧急召回该公司生产的约30万份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
2024年3月24日,小林制药透露称曾向饮料及食品生产商等约50家公司提供红曲。随后,日本各食品、酒类制造商陆续宣布回收含有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相关产品。
2024年3月25日,已有33人服用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有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状况异常情况,其中26人住院。
2024年3月27日,关于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含有红曲成分保健品损害健康的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26日表示向该公司负责人询问情况后获悉有第二例死亡报告。此外该公司还报告,服用保健品后住院的患者达到106例,向该公司窗口咨询数量约达3000件。
2024年3月27日晚间,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协助小林制药株式会社自主召回使用红麹原料相关产品的声明称,根据小林制药株式会社的公告,本次自主召回涉及三款产品,这三款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销售。有中国消费者通过海外跨境平台、境外实体店铺或是其它渠道购买了相关产品,对此,公司将积极提供产品回收的协助。
2024年3月28日,据日媒消息,又有2人在服用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因肾脏等疾病问题死亡,目前死亡人数已升至4人。日本政府公布小林制药红曲原料批发商与最终购买商名单,要求自查并提交报告。
2024年3月29日,小林制药称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
2024年3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为切实保护好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立即停止服用有关产品,积极配合召回;服用后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2024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工作人员进入小林制药大阪工厂检查。
2024年4月1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宣布开设退货接待中心。
2024年4月12日,日本消费者厅以6795种(1693家企业)申报为功能性食品的产品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此前医疗从业人员曾向相关企业发出过涉及18种产品、共117例损害健康报告。
2024年4月19日报道,从小林制药含红曲保健品原料样本中,确认到除已发现的“软毛青霉酸”以外的两种预想外物质。
截至2024年5月27日,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已致5人死亡,1600多人就医,累计280余人住院。
2024年5月28日,针对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问题,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表示,经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研究,已基本认定从小林制药生产的问题红曲原料中检出的软毛青霉酸会对肾脏造成负面影响。
2024年5月29日,日本大阪市政府发布信息称,在小林制药公司大阪工厂的6处场所检测到了青霉菌。
2024年6月28日,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在记者会上称,疑因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而死亡的消费者人数新增76人。此前已报告死亡人数为5人。
2024年7月8日,日本大阪市市长表示,截至 7 月 5 日,疑因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而死亡的消费者人数增至93人。
2024年7月11日,据日媒消息,截至 7 月 10 日,疑因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死亡、具体死因正在调查的人数增至100人。
2024年7月23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公布了外部专家调查应对与含红曲成分保健品有关的健康受损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认识到红曲培养罐有青霉附着,但制造现场放任不管。此外还发现在掌握肾病的病例后,面对医生的咨询也回答称“没有副作用”。外部专家批评了对消费者说明滞后的小林制药的做法。截至7月21日,正在调查因果关系的疑似死亡案例,包括最初公布的部分在内,合计达到101人。
2024年8月14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公告称,关于疑似与“红麹”(红曲)保健品存在关联、接到遗属等咨询的死亡事例,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漏报了11人。小林制药称“本应汇报的事例未能汇报”。
据小林制药透露,接到消费者咨询时,负责人的统计工作出现了失误。
2024年8月19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开始面向疑似与红曲保健品存在关联的健康受损者,受理医疗费、相关精神损失费等补偿。
截至2024年8月22日,正在调查的疑似与该保健品有关的死亡人数增至119人。
2024年9月18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就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表示,已确认在问题原料中检测出的“软毛青霉酸”是导致健康受损的原因。软毛青霉酸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一种天然化合物。
2024年11月8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发布消息称,受到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的影响,由于产品召回以及赔偿等原因,相关损失累计达到1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5亿元)。
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损害了该公司的信誉并动摇了其管理层。在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的如今,意外事故和副作用带来的风险再次凸显。
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相关部门应强化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管理,引导平台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对于跨境商品,特别是跨境保健品和药品要选择正规的品牌授权渠道进口,确保商品符合国家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一旦海外品牌出现问题,平台要同步通知国内消费者,并积极协助消费者做好维权工作。
网友点评:
在企业态度和舆情处理方面,有网友对小林制药予以认可,也有网友对行业人士推崇“国外食品更安全管理更规范”提出质疑。
有网友认为,日本小林公司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后,不隐瞒,主动向政府报告,向公众披露,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如果以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来评定日本小林公司的行为,该公司的善后措施合法合规。近些年来,我国所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几乎都是由政府部门监督抽查发现,或者是新闻媒体披露,或者是公民举报,几乎未见到过食品企业主动揭丑的,更不要提主动向政府报告、向公众披露。
然而,有网友认为,小林制药保健品致死案例说明食品安全不分国别,是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当事件刚被曝光的时候,小林制药的道歉和赔偿声明曾赢得一些推崇“国外食品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行业人士们的赞美。如今100多人的致死事件,推崇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更规范的人士们能否分享一下日本政府对企业及其管理人员处理的相关信息?
更多的网友通过该事件,联想到的是相关领域涉及到的食品安全和风险问题。
有网友对民间自制发酵食品安全性表示担忧。网友认为,此事件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经验教训,是发酵过程的不可控性。我国民间自制发酵食品的风俗早已有之,如:红茶菌。同时,随着近年来“酵素”概念的炒作,吸引更多人使用果蔬自制“酵素”。但是,现代工业化条件下,都无法完全控制发酵菌种与其代谢产物,更何况简陋的家庭条件?自制发酵食品,需慎之又慎。
有网友表示,红曲米和红曲红在我国的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类似的风险也可能存在,但很遗憾,从目前已知的风险监测计划来看,针对食品添加剂红曲米、食品添加剂红曲红、酿造红曲、功能性红曲以及相关酒类、肉类、调味品、保健食品中的软毛青霉酸监测并没有提上日程,希望能够早日看到针对性的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
此外,针对该事件,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网友表示,调查发现,企业未严格执行生产规范要求,导致红曲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其他“杂菌”和“副产物”造成了此次的生产事故。企业要注重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法规要求;同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部门需要加强食品中各类未知成分和新的风险因子的研究,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供有价值的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