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
食品谣言
得票数:533  关注度:51.4%

事件回顾:

自媒体的兴起,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各类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食品谣言无疑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这些谣言通常使用耸人听闻的夸张词汇,而且还不断变异死灰复燃,令人防不胜防。

2017年,食品谣言传播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既有流传甚广的“陈年”谣言,如“塑料大米”谣言、“黄瓜激素增肥”谣言等;又有新出现且对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谣言,如“塑料紫菜”谣言、“桃子喷防腐剂”谣言等;还有多个谣言指向明确,涉及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如“金沙河挂面含胶”、“金龙鱼涉嫌地沟油”、“吃千祥羊肉感染 SB6 病毒”、“龙口粉丝是塑料做的”等;同时短视频、H5成传谣新形式,造谣者使用视频实验等看似“眼见为实”的方式,或凭空捏造,或旧闻剪切翻新,混淆公众视听。其中,“勾兑”“假冒”“添加剂”“激素”等是用于营造某类食品不安全的常用说法。这些对识谣、辟谣都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通过舆情监测与后续分析研判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塑料紫菜”“可燃粉丝”等食品安全谣言。目前,对于旧闻重炒的食品谣言,基本可以做到24小时内批驳打击。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还探索开展了“预防性辟谣”,通过对历年谣言案例的总结分析,掌握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容易出现网络谣言的“热点”,提前开展预防性辟谣,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从源头遏制谣言产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舆论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7月26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李海锋介绍,2017年,公安、网信部门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实行治安拘留等处罚50件次。在政府、行业、专家、媒体以及百姓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食品类谣言增加的势头已明显放缓。

更多详情:紫菜是塑料做的?谣言!

网友点评:

谣言猛于虎。特别是食品安全谣言,动摇了国民的食品消费信心,损害了国家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损害了农民和行业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不利于维护目前来之不易的的食品安全良好局面,更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了炒作的话题。

破解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多主体共同发力,共同治理。变“监管”为“治理”,由部门监管到社会共治,才能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标本兼治,消灭滋生食品安全谣言的土壤。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行业科普要及时发声,让科学跑在谣言的前面,谣言就会无所遁形。只有消费者食品安全科学素养和识别能力提高了,才能避免被误导。当然,行业科普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科普应该学校教育开始,从孩子抓起。

目前各地各部门及社会组织都都采取了很多可行的措施,如建立各类食品辟谣组织,通过网络等形式,发布权威辟谣信息,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辟谣及科普信息;监管部门等开展的“周末故事会”,食品伙伴网搞的“食品有意思短视频和漫画”等形式,在社区、学校和网络,讲述食品安全常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返回首页

上一篇:网红食品  下一篇:打假争议
©2008-2018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通世南路229号 东和科技园西区